作為園長,每天早晨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本該是令人歡喜的事,但最近巡班時,我卻發(fā)現多個班級出勤率持續(xù)走低。最近正好有新生入園,有些小班孩子在門口哭鬧、拒不入園,中班部分孩子三天兩頭請假,大班也出現了“賴床小分隊”。看著略顯空蕩的教室,我意識到,必須帶教師們打一場“出勤率保衛(wèi)戰(zhàn)”。
連續(xù)一周的重點巡班中,我詳細記錄下各班的出勤數據:小班出勤率僅68%,分離焦慮導致的缺勤占比大;中班因跟風請假的孩子逐漸增多;大班孩子出勤率還不錯,但有部分孩子想來就來,不想來家長也不勉強。更讓我擔心的是,教師對缺勤現象并不在意,除了按園里的規(guī)章制度聯系家長了解情況外,缺乏主動干預的積極性和有效策略。
帶著巡班記錄,我召集全體教師開展專題教研。教研會上,我沒有急于給出解決方案,而是拋出兩個簡單的問題:“孩子為什么不想來幼兒園?”“我們能為提升出勤率做些什么?”
年輕的李老師率先發(fā)言:“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是因為幼兒園吸引力不夠大。我發(fā)現孩子特別在意貼紙獎勵,可以用這個方法!”
王老師接過話茬:“這不就是代幣法嗎?用孩子喜歡的小物件當獎勵,攢夠了還能兌換禮物,肯定能調動積極性?!?
教師們紛紛點頭,開始熱烈討論代幣的形式、兌換規(guī)則和獎勵內容。
小班的張老師提出了新想法:“我觀察到孩子特別喜歡騎幼兒園的小車,如果讓大班孩子用小車在大門口接弟弟妹妹到教學樓,既能滿足小班孩子對游戲的渴望,又能培養(yǎng)大班孩子的責任感,說不定能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
這個創(chuàng)意引發(fā)了新一輪頭腦風暴,有人提到安全問題,有人建議設計專屬接送路線,大班教師還敏銳捕捉到,可以借此機會開展一個關于服務他人的班本課程。
我意識到,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本質是需求未被滿足,可能是安全感缺失、社交困惑、對規(guī)則不適應,或是班級活動材料不豐富,缺乏吸引力。我們需要通過耐心觀察、深度溝通、家園聯動等多種方式,精準定位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喜歡上幼兒園。但當前,我們面臨的直接問題是出勤率不高,教師們提出的獎勵、大小互動等方法,都有一定的價值。于是,我并沒有急于否認,而是鼓勵他們試一試。
各個班級開展了“成長能量幣”大討論,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確定代幣的內容、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清晰又充滿趣味,比如每天按時入園得1枚能量幣,全勤一周額外獎勵3枚,主動幫助同伴、積極參與活動等也能獲得相應獎勵。各班還設置了“魔法商店”,孩子可以用能量幣兌換繪本、拼圖等。
考慮到騎車載人的安全性,我們暫時決定在大班開展三輪車接送項目。活動前孩子討論如何安全接送弟弟妹妹和怎樣做一名文明小司機等問題,同時,設計“寶寶巴士車站”站牌、路線圖,規(guī)劃停車位,還通過自主報名,以及結合能量幣的榜單名次,選舉產生下周的“小司機”。每天清晨,“小司機”們早早入園,身穿專屬服裝,在門口熱情迎接弟弟妹妹。
實踐一段時間后,全園出勤率從72%躍升至91%。曾經每天哭鬧的小班孩子,現在會拉著家長的手說“我要坐玩具車”;大班的“小司機”們責任感爆棚,還自發(fā)設計了海報,擴大服務范圍,請全園孩子坐小車,有家長送孩子時還專門拍照發(fā)朋友圈:“快樂的寶寶巴士?!?
雖然“出勤保衛(wèi)戰(zhàn)”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我內心的重擔并沒有真正卸下來。我意識到,孩子不想來幼兒園這件事對幼兒園的課程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需要帶著教師們一點點去突破。
(作者系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濱河路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4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