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隴南師專:科技特派員深入山間地頭助農扶產

發(fā)布時間:2020-04-29 作者:尹曉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又到核桃掛果時。

4月27日一大早,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農林技術學院院長、省級科技特派員王讓軍就匆匆趕往位于隴南市成縣陳院鎮(zhèn)大埡村的核桃林。

眼下,正值當地核桃樹掛果,也是害蟲桑盾蚧的產卵盛期。每年這個時候,專門從事植物保護研究的王讓軍都格外忙碌,幾乎每天要在成縣的各個山間地頭進行以防治桑盾蚧為主的核桃病蟲害防治示范和技術培訓。

“桑盾蚧以雌成蟲和若蟲群集固定在核桃樹的枝干和果實刺吸汁液,使樹勢嚴重衰弱,導致果實產量和品質大減,同時還分泌蜜露,誘發(fā)膏藥病發(fā)生,最終會使全樹枯死?!蓖踝屲娬f,為防治桑盾蚧的擴散蔓延,要科學剪除受害重的枝條,集中燒毀。同時,采取樹干涂長效保護劑、若蟲孵化期施藥、保護利用天敵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損失。

大埡村是甘肅隴南遠近聞名的林果村、科技村,2007年就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綠色小康村。近年來,立足豐富的核桃資源優(yōu)勢,大埡村把發(fā)展核桃特色產業(yè)作為助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引進優(yōu)良品種,加強綜合管護,同時成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不斷提高核桃的市場競爭力,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大埡村已發(fā)展核桃樹1800多畝,其中核桃豐產示范園300多畝,建立核桃采穗圃120畝,核桃新品種育苗圃80多畝,實現(xiàn)了核桃樹整村覆蓋。2019年,全村僅憑核桃一項收入就達到200多萬元。

大埡村令人羨慕的變化離不開王讓軍和其團隊的艱辛付出。早在2006年,王讓軍就負責該村的農民創(chuàng)業(yè)和核桃技術骨干培訓,并研發(fā)出了青皮核桃貯存時間需要的最佳溫度、濕度和配套技術,大幅提高了經濟效益。在他的幫助下,大埡村成立了永青林果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建立了冷庫。同時,還組建了一支跨省嫁接果樹的“土專家”,每到核桃樹嫁接和修剪時節(jié),村上40多名技術骨干就會趕往周邊鄉(xiāng)鎮(zhèn)以及陜西、青海等地進行林果管理和嫁接技術方面的勞務輸出,人均收入1.2萬元左右。

“過去我們村屬于典型的貧困村,經濟收入全靠外出打工。要是沒有王教授的技術指導和幫扶,我們的核桃產業(yè)也不會有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和效益,也不會真正實現(xiàn)脫貧致富?!贝髨捍妩h支部書記崔義明欣喜地告訴記者。

這段時間,距離大埡村不遠處的成縣大路溝核桃科技示范園里,也是一派忙碌景象。省級特派員、隴南師專農林技術學院教師夏澤和王一峰組成的專家團隊正在手把手地給示范園里的技術骨干教核桃良種嫁接、雜交育種等操作技術。目前,該示范園達到2200畝,是隴南市最大的優(yōu)質核桃豐產示范園,共栽培隴南15、隴南755等成縣核桃主栽優(yōu)良品種2萬余株,現(xiàn)已全部進入結果期。

“在專家團隊助力下,示范園不斷科學開展核桃新品種選育和雜交育種工作,現(xiàn)在核桃新品種選育在抗凍、抗病、優(yōu)良品質選育等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目前,示范園已成為隴南市核桃產業(yè)干部實訓基地、隴南市優(yōu)質核桃豐產栽培示范園、國家核桃良種基地?!贝舐窚虾颂铱萍际痉秷@負責人胡永輝說。

隴南師專農林技術學院教授、省級科技特派員王永斌一直從事食用菌種植及栽培方向的研究。2019年,依托青島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院實施的青島隴南東西扶貧協(xié)作科技幫扶項目,王永斌帶著自身及團隊的技術和資源優(yōu)勢,實地調研、了解徽縣和兩當縣部分農戶需求,最終決定在兩地開展林下栽培食用菌輕簡化技術示范和香菇工廠化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廣項目,篩選了3個品種與配套適用技術,發(fā)展林下經濟。目前,該團隊已完成6萬袋黑木耳地栽和大球蓋菇示范推廣種植95畝,一畝地預計收入近兩萬余元。

為節(jié)省農戶的前期投入,王永斌及其團隊研發(fā)了推廣食用菌的原種,在穩(wěn)定試驗的基礎上直接推廣“入戶”,并參與示范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指導農戶適時開展施肥、灌溉、打頂等農事操作,及時為農戶送上“種養(yǎng)經”。

隴南地處秦巴山區(qū),是甘肅省唯一屬于長江水系并擁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qū),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2017年,隴南師專依托農林技術學院成立了隴南特色農業(yè)生物資源研究開發(fā)中心,遴選校內化學、生物、農業(yè)背景的12位專家組成團隊,形成了7個較為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涵蓋核桃、花椒、橄欖油、中藥材等隴南主導農業(yè)特色項目。截至目前,專家團隊共承擔各類在研項目38項,帶來的直接收益達1200萬元。

據介紹,目前,該校農林技術學院共有省級科技特派員5名,參與項目教師27名,他們深入隴南的山間地頭,充分利用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指導農戶科學開展農業(yè)生產,助力脫貧攻堅。此外,近年來,該學院還承擔了甘肅省貧困戶產業(yè)培訓示范工程、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等10余項鄉(xiāng)村產業(yè)人才培訓項目,年培訓3186人,培訓推廣經濟林果、食用菌和中藥材等5000余畝,參與種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254元,均實現(xiàn)了脫貧摘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