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2日開始,每晚8點到9點,廣州市天河區(qū)體育東路小學海明學校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附屬學校兩個班的小學生會在“雙城共讀 共抗疫情”的微信群里參加網絡學習。他們在給出的主題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研究,在大量閱讀與信息辨析中形成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并以主持稿、新聞稿、視頻等方式在網上分享學習成果。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委會副秘書長、民進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民進廣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張海新,童書作家潘亮,廣東電視臺少兒頻道主持人冬暉,四川大學副教授周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附屬學校教師魏瑞燕等資深記者、知名作家、教育教學研究人員參與授課并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專業(yè)點評。
這是廣州市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發(fā)展小學生審辯式思維的深閱讀‘DEEP’教學模式”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時期的一次特別應用。該活動以寒假作業(yè)為依托,以“今天我當疫情小主播”為主題,以線上學習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孩子們的語言宣傳抗疫、防疫知識,一方面以重大事件為背景開展項目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
深閱讀DEEP教學模式: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辯式思維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對于治學的描述,在信息爆炸時代的小學生閱讀中,表現(xiàn)為基于價值觀和人生觀,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辨別、辯析、判斷。以此為基礎,根據(jù)7至13歲兒童對于知識的過程與認知特點,項目組將閱讀教學的目標定為語言文字習得、生活審美培養(yǎng)、文化意識認同三方面,逐步提煉出有利于小學生審辯式思維形成的閱讀教學實踐模式——深閱讀DEEP教學模式。
D對應Discover(發(fā)現(xiàn)),審辯式思維的起點是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在基礎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深層閱讀中辨析問題,在閱讀與實踐的過程中解決問題;E對應Experience(經歷、體驗),有意義的學習要重構經驗、形成見解;E對應Express(表達),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進行積極的意義建構,生成個性化的感悟,進行有條理的表達,實現(xiàn)對文本的閱讀應用與創(chuàng)造;P對應Pluralism(多元化),本模式中指融合多種平臺、工具的技術環(huán)境多元化,個人、小組、生生、師生活動形式多元化,跨越語文學科、跨越紙質文本的閱讀內容多元化。
辨別—辯析—變式:
學生在閱讀中經歷思維發(fā)展的三進階
在閱讀教學中,項目組探索了“辨別—辯析—變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對閱讀信息的歸類、整理、研討中經歷思維發(fā)展的三進階。
首先是問題發(fā)現(xiàn)的基礎閱讀,重點在“辨別”。學生自主學習,提取信息,了解基本信息(論點、字詞或句子)及故事的場景(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這是文本理解的知識性目標,也是閱讀教學的初級目標,屬于淺層認知加工階段。
其次是體驗探究的深層閱讀,重點在“辯析”。引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對文章進行鑒賞,對文章的意蘊進行體味,并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存出發(fā)進行研討,形成基于文本之上的獨特感悟。
最后是實踐表達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重點在“變式”。在這一階段,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從閱讀走向實踐,以寫、畫、唱、編導等方式讓學生將獨特感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
課內融合課外: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具體實施中,項目組以課內閱讀融合課外閱讀,根據(jù)小學生閱讀教學的體系和小學生閱讀的特點,開發(fā)出課內從教材出發(fā)的單元整體教學、課外從生活出發(fā)的主題讀書會兩個閱讀課型。
課內從教材出發(fā)的單元整體教學是從單元讀寫目標出發(fā)系統(tǒng)規(guī)劃教學內容,在讀寫能力習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辯式思維。根據(jù)識字課、閱讀課、整理課、活動課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式。其中,識字課的基本流程為:自主學習—活動拓展—寫字指導,3個課時掌握整個單元的生字詞;閱讀課的基本流程為:問題發(fā)現(xiàn)—體驗探究—實踐表達,以群文閱讀、對比閱讀為主要手段,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整理課的基本流程為:自主學習梳理單元知識—互動交流突破重難點—變式練習保持遷移,在自主學習中實現(xiàn)對文本的個性理解;活動課的類型有項目學習、整本書閱讀、單元主題讀寫等,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審辯式思維技能進行多元視角的閱讀、實踐活動,并創(chuàng)造性表達思維的成果。
課外從生活出發(fā)的主題讀書會以兒童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作為主題,引領學生閱讀結構化、多元化的一組文本,經歷辨別、辯析、變式的思維過程,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表達生活,實現(xiàn)個體、社會、國家之間愛與美的統(tǒng)一,分為泛讀課、精讀課、推進課、分享課等四種課型。其中,泛讀課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精讀課圍繞問題對精選的文本進行對比閱讀,形成對主題的初步認識;推進課圍繞主題再次質疑,確定研究方向,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形成多主題的多元理解;分享課在成果匯報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對主題進行評價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創(chuàng)意表達。
為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項目組從態(tài)度/習慣、閱讀素養(yǎng)、審辯式思維傾向與技能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主體上,采取自評、他評、師評、專家評相結合。在評價方式上,采取自評、問卷調查、自主記錄、平臺展示。通過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即時了解、及時反饋、隨時改進。
深閱讀DEEP教學模式,解決了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性思維認識不夠深入、不能在日常教學中落實、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等問題。在這次“雙城共讀 共抗疫情”的寒假線上課程中,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充分顯現(xiàn)出來:通過任務撬動、情境互動、整體聯(lián)動,從語言藝術、視頻技術、美術藝術等多種方式進行全學科、全主體的教育,讓學生在重大時事面前有自己獨立的評價與判斷能力,以他們的視角傳遞主流聲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單位分別為廣州市天河區(qū)體育東路小學海明學校、體育東路小學興國學校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附屬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12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