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_91视频精品无码_国产视频96自拍6_免费国产成人aⅴ观看℃

首頁>檢索頁>當前

義務教育邁向以質圖強新征程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作者:司曉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論·教育篇

本文看點

新中國成立70來,我國義務教育不僅在約占全世界1/5的人口中實現了全面普及,而且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促進了區(qū)域、城鄉(xiāng)、學校之間的均衡發(fā)展,踏上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征途。

新中國成立時,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僅20%,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6年,相當于日本明治維新前夕的水平,甚至低于英美1820年的水平。資料顯示,以彼時財力和速度,僅完成全國危險校舍的改造就需要100年。如果從新中國成立時算起,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用了61年。如果從《義務教育法》頒布算起,僅用了25年,并成為9個發(fā)展中人口大國里唯一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日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用了78年,英國普及十一年義務教育、美國和德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用了100多年。

新中國70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基本形成了適應義務教育發(fā)展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治理體系。義務教育法規(guī)體系日益建立健全,管理體制逐漸完善,辦學體制日臻成熟,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日益健全。經過70年的發(fā)展,我國義務教育在內涵發(fā)展和質量提升中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邁上了以質圖強、奮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樹立了高質量發(fā)展新理念,并軟硬兼顧,加快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

70年義務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再一次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制度紅利。

讓所有公民機會均等地接受義務教育,被舉世公認為是一種基本人權,同時也被視作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社會建設和民生工程。中國的義務教育從概念濫觴到制度初創(chuàng),雖肇始于清末民初,但由于當時整個國家一直處于列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動蕩和戰(zhàn)亂年代,因此根本未能得到有效實施。作為一項關涉民權、惠及民生、造福民族的偉大事業(yè),義務教育的真正發(fā)展和普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的事情。回顧和總結新中國成立70來義務教育所走過的非凡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不僅可以增強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可以促使我們在重大歷史節(jié)點上鑒往知來、銘記初心,更加意志堅定、信心滿懷地闊步邁向新時代。

學有所教

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

義務教育是由國家依法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強迫性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和免費性特征。1763年,普魯士公國頒布第一部世界強迫教育法令,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英、美、德、意、俄、日等發(fā)達國家已全面普及了六至九年義務教育,并且基本消除了青壯年文盲。新中國成立時,全國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僅20%,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6年,相當于日本明治維新前夕的水平,甚至低于英美1820年的水平。資料顯示,以彼時財力和速度,僅完成全國危險校舍的改造就需要100年。

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急迫地發(fā)出了號召,指出教育要“面向工農”,堅持“科學的、民主的和大眾的文化教育”,“讓學齡兒童入學”。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4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

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指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必須從科學和教育著手,并提出自己要親自抓科技和教育。1985年,改革開放后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鄧小平強調,“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zhàn)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并根據當時的國情現狀,擘畫了分期分批實施義務教育的策略。1986年《義務教育法》正式頒布,使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獲得了立法保障。1988年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出臺,在明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遏止增量文盲的同時,又厘定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消除存量文盲的任務(簡稱“兩基”目標)。到2000年,我國85%以上的人口地區(qū)完成了“普九”任務和“掃盲”工作。針對當時全國還有15%的縣(410個)未實現“兩基”目標以及這些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qū)(251個貧困縣,309個少數民族縣,51個邊境縣)的現實,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國家西部地區(qū)“兩基”攻堅計劃》。到2010年底,伴隨著西部省份最后13個縣“兩基”攻堅任務的完成,全國3069個縣徹底實現了“普九”目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如果從新中國成立時算起,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用了61年。如果從《義務教育法》頒布算起,僅用了25年,并成為9個發(fā)展中人口大國里唯一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日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用了78年,英國普及十一年義務教育、美國和德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用了100多年。

城鄉(xiāng)一體

均衡發(fā)展取得顯著成效

公平正義是一切進步社會所追求的至高無上的理想,教育公平則是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階梯與橋梁”。如果說“普九”意味著受教育權利的“起點公平”,那么均衡發(fā)展則意味著受教育質與量的過程和結果公平。全面“普九”完成后,伴隨著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速度、發(fā)展水平差異性和不均衡問題的客觀存在,區(qū)域、城鄉(xiāng)、學校之間義務教育發(fā)展水平不均衡、不協(xié)調的矛盾又日益凸顯,“促進均衡發(fā)展,實現教育公平”被歷史性地提上了議事日程。

2010年1月,教育部頒布《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提出了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具體目標和路線圖。同年7月,在改革開放后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2012年教育部出臺《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并于次年正式啟動對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qū))的驗收工作。2017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縣域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督導評估辦法》。2017年底,我國81%的縣(市、區(qū))通過了督導評估認定,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基本標準、校際實現基本均衡。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2717個縣通過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占全國總縣數的92.7%,16個?。▍^(qū)、市)整體通過認定。

至2018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38萬所,專任教師973.09萬人,在校生1.5億人,其規(guī)模居世界之首。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這種高水平普及程度,超過了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在辦學條件上,全國普通中小學校舍建筑面積達到14.3億平方米,小學體育器械、音樂器材、美術器材、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校數分別達到了94.23%、93.89%、93.70%、93.72%,普通初中前三項分別達到95.91%、95.45%、95.21%,理科實驗儀器達標校數達95.64%。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的辦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在師資隊伍方面,2018年全國專任教師小學為609.19萬人、初中為363.9萬人;專任教師合格率小學達到99.97%,初中達到99.86%;生師比小學為16.97∶1,初中為12.79∶1,均優(yōu)于國家標準。小學國家標準為19∶1,初中為13.5∶1。

在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充分保證、質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工資待遇和職業(yè)聲望也日益改進。據統(tǒng)計,2017年我國教育行業(yè)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3412元,高于全國行業(yè)平均工資12.24個百分點,在19大社會行業(yè)中排名第7位。這意味著,昔日的“孩子王”,如今已成為了社會上令人向往的職業(yè)。

多元共治

義務教育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新中國70年來,我國義務教育的治理體系經歷了一個逐步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基本形成了適應義務教育發(fā)展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治理體系。

首先,義務教育法規(guī)體系日益建立健全。從《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到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于1986年正式頒布,并經歷2006年、2015年和2018年三次修訂,義務教育法律體系日益完善。與此同時,至本世紀初,黨中央和國務院相繼頒布了近40部有關義務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從制度供給上為促進和規(guī)范義務教育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其次,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逐漸完善。新中國成立初期,以計劃經濟的方式管理基礎教育,形成了由政府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開放后,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和“人民教育人民辦”的思想引導,形成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和依法治教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并建立了責權明確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0年改革開放以來第四次全國教育大會之后,按照“推進政校分開、管辦評分離”的思路,積極探索和推進“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再其次,義務教育辦學體制日臻成熟。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元化辦學體制(政府集教育投資者、舉辦者、管理者于一體),到改革開放后形成的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體制,義務教育辦學主體和辦學形式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步入新世紀以來,社會辦學力量逐步壯大,《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實施條例》相繼出臺并不斷修訂,民辦教育的合法地位得到肯定,辦學行為得到規(guī)范。在推進辦學主體多元化的同時,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公益性原則也進一步強化和凸顯,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義務教育辦學體制。

最后,義務教育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日益健全。新中國成立后,中小學領導體制曾幾經更迭,歷經了1954年校長負責制、1957年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61年校長負責制、1978年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等反復過程,直到1985年校長負責制才被較為穩(wěn)定地確定下來并延續(xù)至今。如今,中小學黨支部發(fā)揮政治核心和保障監(jiān)督、校長全面負責、教職工民主管理、家長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學校內部治理體系日益建立健全。

以質圖強

義務教育邁上高質發(fā)展階段

經過70年的發(fā)展,我國義務教育不僅在規(guī)模擴張和全面普及的歷史任務中取得了輝煌成績,而且在內涵發(fā)展和質量提升中也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邁上了以質圖強、奮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

其一,樹立了高質量發(fā)展新理念。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理念集中體現為在實現基本均衡的基礎上促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即以公平為基、以內涵為重、以質量為本,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夠接受到適合自身個性發(fā)展的特色義務教育,使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有機結合,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有機結合,德智體美勞有機結合,進而實現一種更理想、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教育狀態(tài)。

其二,軟硬兼顧,加快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在硬件方面,黨和國家傾注了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推動義務教育基礎設施現代化。為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投入,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提出了“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的目標。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達到4.28%,此后一直維持在4%以上。據統(tǒng)計,1950年時,國家財政性教育事業(yè)費支出僅為3.76億元(當年全國總財政支出為60.08億元),義務教育財政性經費占義務教育總經費比重從1997年的75.71%增長到2018年的94.29%。為保證城鄉(xiāng)辦學條件一體化,國家全面啟動了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積極實施辦學條件標準化、教育投入標準化、教育信息標準化等,并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

在軟件方面,黨和政府把實施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時,在全社會范圍內強調政府、學校、家庭、社區(qū)和社會整體環(huán)境要形成協(xié)調一致、密切協(xié)作的育人機制,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學校范圍內則大力推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形成良好的校園育人文化氛圍。為保障義務教育質量發(fā)展,國家還建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監(jiān)測體系,制定了不同學科的學業(yè)質量標準。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為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歷經70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的開拓奮斗,我國義務教育不僅在約占全世界1/5的人口中實現了全面普及,而且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促進了區(qū)域、城鄉(xiāng)、學校之間的均衡發(fā)展,踏上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征途。這不僅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亙古未有,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再一次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制度紅利。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展望新時代我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將把堅持立德樹人、踐行素質教育、推進優(yōu)質均衡、全面提高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奮斗目標和主攻任務,并將接續(xù)譜寫出更為壯美的華章。

(作者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2014年度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監(jiān)測制度研究”[14JZD041]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1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