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浪費嚴重的餐盤圖片貼到墻上,公開接受同學們的監(jiān)督,四川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這一曝光餐飲浪費行為的做法,想必會成為一道獨特的校園風景。
盡管上墻的只是一個個餐盤,但每一個餐盤背后,都對應著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現象。由此,也注定會產生一定的共情性,從而對更多同學的類似行為產生約束。
杜絕餐飲浪費,這里邊的道理不難明白,學生也應更能夠理解并接受這樣的倡議。只是,理解、接受是一回事,具體到行為上則可能是另一回事,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事實上,校園食堂一直是餐飲浪費的重點區(qū)域。這一方面與飯菜是否可口有關,比如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對菜品的口味都有著不同的要求,而食堂又很難完全滿足這種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在用餐上存在挑剔現象,且缺乏外部約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很多公然倒掉飯菜的同學或許認為,這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我愿意倒就倒,別人管不著。這未免是一種絕大的誤解。你的飯菜當然是市場交易得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可以隨意丟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飯菜的背后,凝結著人類的勞動,以及人類生存絕續(xù)的密碼,豈能一倒了之?
青年學生是社會的棟梁,更應該懂得節(jié)約的重要性。如果師長們的勸阻還不能管住青年的手,那么,適度的曝光,或許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畢竟,沒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餐盤貼在墻上,接受眾人指指點點。
這樣的曝光行為,實際上等于在校園內形成一種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強勢輿論。講道理,也好面子的青年學生當然不會對此無動于衷。當然,類似的曝光行為也要注意保護隱私。從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做法看,并沒有出現學生的照片,只是把浪費嚴重的餐盤曝了光,這樣的節(jié)制與審慎,十分必要。
今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教育系統(tǒng)“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yǎng)節(jié)約習慣”行動方案》就明確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勵機制、問題反映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光盤換水果、浪費隨手拍等活動”,“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梢?,必要的教育懲戒,有助于樹立良好的規(guī)范,鞏固已經養(yǎng)成的節(jié)約習慣。
自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動以來,各地各校高度重視,紛紛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了不少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工作舉措,有效制止了校園餐飲浪費現象。這樣的努力與社會同頻共振,令人欣慰。而除了類似的批評、曝光之外,更需要進一步提高校園食堂菜品的質量。前述《方案》也要求,“不斷提升餐飲從業(yè)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改進菜品口味,通過菜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和風味小吃進校園,建立符合師生多樣化口味的餐飲保障體系”,“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
說到底,遏制餐飲浪費,倡導校園節(jié)約新風,需要提倡教育,也離不開必要的懲戒。剛柔相濟,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3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