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jù)媒體報道,有詐騙分子混入助學貸款QQ群,導致兩名困難準大一新生被騙3500元。對本就需要申請貸款的家庭而言,這無疑是筆無妄的經(jīng)濟損失。
報道中,詐騙分子冒充學生進群,將昵稱和頭像換成與群管理員一致,以詐騙話術(shù)騙取學生信任?,F(xiàn)實中,類似騙局并不鮮見。預防此類詐騙,各地教育部門、高校和家長要共同努力,壓實責任,緊盯各類新生溝通群,并仔細甄別相關(guān)群聊、賬號是否為官方搭建。對發(fā)布不實信息的群聊,應及時解散處置,提醒學生通過多渠道交叉核實政策類和通知類等信息。
增強新生反詐意識,不妨從詐騙的高頻“套路”入手。相比高年級的大學生,“萌新”對未來充滿好奇心又缺乏足夠安全感,對大學校園、生活、師生的了解,也需要一個過程。這給詐騙分子以可乘之機,或冒充身份、捏造消息,或混淆概念、渾水摸魚,或花言巧語、以利相誘,等等。大學要歸納盤點,形成“防詐騙清單”,融入具體生動的現(xiàn)實案例,通過新生緊密關(guān)注的官方信息渠道提早推送。要面向新生打好“預防針”,把詐騙劇本的“彎彎繞”亮明白、講清楚。
反詐能力的提高,體現(xiàn)為個人的心智更加成熟、對社會認知更加全面。高校要把握入學前后的各種時機,加深新生對社會復雜性的認識,補齊對詐騙騙術(shù)的認知短板,讓學生能夠穿越騙局迷霧。比如“新生第一課”,院系組織的輔導員、學長學姐與新生溝通見面會以及新學期通識課程等,都可有機開展反詐教育,不僅詳解詐騙的類型、形式,還可融入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觀點,讓學生視野得以拓寬。
當前,詐騙與反詐,就像此消彼長、你進我退的攻防對抗。不僅詐騙技術(shù)更加智能、手法不斷迭代,詐騙內(nèi)容也越來越趨向“私人訂制”,其偽裝更加“精準”。在實際生活中,新生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盡量避免隱私泄露而遭遇詐騙。同時,大學的反詐宣傳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融媒體時代,反詐宣傳教育要注重分層傳播、互動傳播,讓內(nèi)容“動”起來、“活”起來,使學生正視風險、做好防護。
反詐行動要不斷凈化社會環(huán)境,打擊詐騙分子囂張氣焰。從事后彌補角度而言,新生的反詐意識,還表現(xiàn)為及早識別騙局、抽身止損和妥善留存證據(jù)。面對精心設(shè)計、步步為營的騙局,短時間內(nèi)受害者可能不知所措,疏于留存證據(jù),這給事后維權(quán)帶來一定難度。大學要面向新生解讀司法實踐案例,使學生在支付猶豫時及時撥打求助電話,意識到被騙后立刻報警、固定證據(jù),比如留存與騙子的聊天記錄、通話錄音、轉(zhuǎn)賬憑證等,盡量減少個人損失。
?。ㄗ髡呦滴靼搽娮涌萍即髮W黨委宣傳部助理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2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yibaifen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